-
回顧百年中國經典,小提琴教學該何去何從?
前不久,《中國小提琴作品百年經典》叢書由上海音樂出版社正式出版。“小提琴中國作品百年經典”協奏曲音樂會、獨奏齊奏音樂會以及研討會、講座等系列活動陸續在上海音樂學院舉行。作為這套叢書的主編,筆者與專業團隊在編撰叢書及系列相關學術活動中發現了許多問題,引發了對目前中國小提琴教育及小提琴中國作品創作的深入思考。 收集曲譜喜憂參半 這套叢書的編撰歷經四年,從500首作品中遴選出79位作曲家的101首作品。其間經歷了不少困難,聯絡了幾十位作曲家、演奏家、作者的后代、有關的老師和朋友,終于才完成了全部編輯工…
-
大提琴與低音提琴區別?
大提琴是坐著拉,大提琴是管弦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樂器,屬提琴族樂器里的下中音樂器,也與低音提琴共同擔負和聲的低音聲部。 而低音提琴基本是站著拉。低音提琴就是樂團里的最低音。演奏時要將琴放在地上,立著或靠在高凳上演奏。提琴家族中體積最大、發音最低的弓弦樂器。 另外,低音大提琴(BASS)和大提琴(CELLO)的定弦不同。大提琴是五度定弦:從低到高為:C-G-D-A。而低音提琴的定弦通常為四度(也有五度定弦):東低到高為:E-A-D-G。 其次,記譜不同。低音提琴的記譜基本以低音譜號為主。…
-
中提琴的尺寸有哪些?
中提琴是比較特殊的提琴家族的一員,它的規格尺寸論英寸,琴身(即共鳴音箱)標準為:17”=430毫米 16.5“=420毫米 16″=410毫米 15.5″=390毫米 14″=356 13″=335毫米 12″=310毫米。 常見的是390毫米,但想要好點的音色,起碼要410毫米。個人愚見,越大越好,只要手臂夠得著。 中提琴在起源于意大利時,分為中音提琴(Alto)以及次中音提琴(Tenro)兩種。中音提琴的尺寸大多在15英寸至16英寸…
-
給大家聊聊小提琴的音域
小提琴本身不是一個帶和聲的樂器,使得你同時最多就只能發出四個音,不像吉他小提琴有六個音,小提琴有十個。一般人們都會認為一個悅耳的和聲,比單單的旋律好聽一些。 進一步說,相較于小提琴和吉他這兩個獨奏總讓人覺得好聽的樂器,小提琴有一個缺陷,就是他的音域。小提琴沒有低音。小提琴音域偏高,如果缺少打底的部分,有時候確實會覺得聲音很突兀。其實你要是光彈小提琴最高幾個鍵,聽久了也會覺得不舒服,會覺得聲音干澀,不好聽。 加上小提琴的體積太小,使得共鳴不起來,就越發覺得聲音不夠立體。所以你這樣比其實不公平,你把…
-
小提琴演奏哪些風格的樂曲更好聽?
從專業的角度去區分,小提琴具有四種多樣的藝術風格,首先最早的是巴洛克,其次古典,然后浪漫,最后是現代。 小提琴的起源是怎么來的呢?發源地又在什么地方?傳說兩千多年前,有一個名叫美爾古里的埃及人。有一天,他在尼羅河畔的沙灘上散步,無意中踩到一個干枯的龜殼,突然間龜殼發出了美妙的鏗鏘聲。 他覺得這種聲音太美妙了,他從來沒有聽見過,后來便開始研究這個龜殼,反復的實驗嘗試,還模仿龜殼的形狀制造出一種四弦琴模樣的樂器,并取名“列里”在不久以后,整個埃及傳開了“列里”,到了11世紀又經過改良,更名為“微奧列…
-
想做氣質美女,你應該學大提琴
最近歐陽娜娜拉大提琴的照片一出來,很多平時不聽音樂的網友也大聲驚呼:我也要學大提琴,實在是有氣質啊。 首先,我們必須要承認娜娜本身就很漂亮喔,自然就吸引了更多的眼球,不過即便是作為普通的女孩子,如何會拉大提琴,真的也是提升氣質的一種良好的手段。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氣質啦! 首先,就大提琴的形狀來說,是多么適合女性啊,看看大提琴的流水形狀與女性優美的身姿簡直就是渾然天成啊,看看拉大提琴的女生拍的美照吧。 你想不想買一把琴,趕緊美美的來上這么一張啊。當然,大提琴因為太大了,可能不是很好攜帶喔,特別…
-
大提琴家歐陽娜娜的媽媽是怎么教育女兒的
對于送孩子學大提琴的家長來說,除了找個好的老師,還應該做些什么呢?今天小編就分享一下歐陽娜娜的媽媽在娜娜音樂成長的道路上的育兒經,扒一扒這個臺灣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大提琴獨奏家是怎樣煉成的! 歐陽娜娜,臺灣大提琴演奏家,2000年出生于臺北。12歲成為臺灣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獨奏家,13歲時憑借優異的成績和傲人的琴藝,獲得位于美國費城的頂尖音樂學院——柯蒂斯音樂學院的全額獎學金,成為柯蒂斯年紀最小的臺灣大提琴學生。 對于歐陽娜娜,很多人知道她也許是因為她曾出演過電影《北京愛情故事》,和南笙、黃燦燦等…
-
小提琴是怎樣的發展歷史
在16世紀中期的意大利繪畫中,就可以見到小提翠,已知幸存下來最早的小提琴,在 16世紀下半葉產于意大利北方。然而,絕大步數優秀的小提琴制作師都是在意大利的三個地區從業,即克雷莫納、布雷西亞和威尼斯。 不過在那時候,工匠們橫貫歐洲而移居,也是常有的事。制作師往往因經濟環境的影響,被追遷移,帶走自己的專長,從而幫助其他地方的上匠提高了工藝水平。雅各布·施泰納有司能起先曾在克雷莫納從業,過后回到奧地利。 后來人們認為,西西里制作師溫琴佐·帕諾爾莫(Vincenzo Panormo)在貝爾貢齊的作坊里學…
-
小提琴的這些部位你都了解嗎?
小提琴已經誕生了數百年,被各類音樂家們用來演繹不同風格的音樂。相信想學習這個樂器的人都是被舞臺上小提琴手優雅的表演和小提琴演奏出的宛轉悠揚而深入人心的旋律深深吸引,那么想要入門學習小提琴之前,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小提琴的復雜構造吧。 就像開車需要掌握方向盤、剎車和油門以及其他各個功能部件一樣,可以說小提琴的各個部分也都是有獨立的用處的,你需要熟知這四根弦、琴頭和指板的用途。小提琴最主要的部分其實非常好記,小提琴的琴頭(固定琴弦的部分)、琴頸(琴弦沿其延伸的部分)、琴體(共鳴箱),就跟人體的命名一樣。…
-
聊聊馬思聰的《思鄉曲》與陳鋼的《梁祝》
《思鄉曲》是馬思聰從一首綏遠民歌中引發靈感,譜下了這曲《思鄉曲》,撥動許多為抗日救亡而奮戰的中華兒女的心弦,并且一直流傳下來,引發了一代的愛國愛鄉的炎黃子孫的共鳴,成為了中國現代民族音樂不朽的經典。深刻表達了作者濃濃的鄉愁,化不開的思念和回憶起少年時在故鄉的無憂無慮,快樂的生活。 陳剛的《梁祝》,表達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在中國是最有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流傳深遠,是愛情的千古絕唱。從…
-
從小提琴到中提琴的誤區,你遇到過嗎?
很多的朋友認為練習中提琴都是從小提琴手轉過來的,也有一部分的人是從小就學習中提琴的。其實很多事情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的,今天小編要為改行中提琴的朋友糾正一些誤解: 1、經常參加樂隊的朋友應該有體會,中提聲部是小提琴聲部與低音提琴聲部的過渡,盡管大多數是伴奏,但切莫輕視它在樂隊的作用。近半個世紀來,隨著中提琴獨奏曲目的豐富多樣化,加之中音區聲音獨特的魅力,它在藝術領域可塑造性變得越來越強。諸多的知名曲目都被改成中提琴演奏過,而且中提琴的教育也在變得越來越專業化。 2、不要認為中提琴比小提琴大,因此…
-
小提琴的指法與音色有什么關系
小提琴的聲音是它的琴弦的聲音,四根琴弦不僅各自具有自己所固有的獨特的音色,并且在它們的不同的音區中也具有各種各樣的不同色彩。因此: 1、琴弦的選擇必須符合于曲調的特征和曲調所要求的力度變化; 2、為曲調樂句選擇指法時必須努力保持音色的統一,應盡可能地在一根弦上演奏這種樂句,而換弦應與該曲調的總的結構相協調。 3、曲調片斷的樂思常常要求在該處避免不必要的滑音而要求應要手指的伸展; 4、必須避免使用毫無根據的、足以破壞曲調樂句的樂思的滑音; 5、同一曲調樂句反復時,常常發生力度的與指法的變化,這種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