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小提琴一年的朋友分享自己的學琴歷程

每一個小提琴演奏家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一個人從菜鳥變成大神的過程是美麗的,但同時也是心酸的。下面是一個學習小提琴一年的朋友為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歷程,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啟示:

本人從18年9月16日到今天,學習小提琴正好一年的時間了。

周一到周五:每天拉琴1-1.5個小時。

周末:每天拉琴1-3小時

練習順序如下:

1、400下空弦(20-30分鐘)

2、音階(10分鐘)

3、練習曲(20-30分鐘)

4、樂曲(10-20分鐘)

時間過的真快,都半年,小提琴拉的還是很爛。前段時間,還被鄰居投訴了,說我拉二胡影響到他。

在老師每次上課不斷推薦我換手工琴的情況下,在學小提琴第四個月的時候,我換了一個小提琴老師。我上學的時候學過不到兩年的鋼琴,比較有優勢識譜能力很強,有一些基礎樂理還是相通的。即便如此我學習小提琴的速度還是很慢。

小提琴學習

后來的老師,是個年齡很大的老師,大概是那種文工團的,剛上課的時候,他讓我拉了好多中國的曲子(鳳陽花鼓、每當走過老師窗前、送別等等)。拉了一個多月覺得這些曲子除了曲調優美,其實對自己技能提高沒啥幫助。后來和老師溝通后,希望多教練習曲和音階等基礎技能型、少拉一些樂曲。畢竟以后我想拉一些西方的曲子。后來就是增加沃爾法特的練習曲為主,進行學習。

后來的老師大概60多歲,我強烈懷疑他以前是拉二胡的。老師雖然個子矮矮的,但是還挺專業的,他拉琴的時候,覺得他特別帥。和他學習時候,我的學習思路比較清晰,學習也更有信心,最重要的是他不賣琴,當然他的學費也貴,是我之前老師的一倍。

六個月學習如下:

1、音階和琶音:一把位的A大調、C大調、G大調、F大調、D大調

2、練習曲:沃爾法特No.1-No.5、No14

揚尼希諾夫:連弓練習、練習曲

3、樂曲:鈴木1-2冊(學到第三小步舞曲)

中國風曲子(鳳陽花鼓、每當走過老師窗前、送別等等)

看《四月是你的謊言》的時候,女主角在知道自己生命所剩時間不多的時候,然后開始了奔跑,用自己所剩下來不長的生命去做過去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那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我會有什么遺憾。我大概比較遺憾的事情:我沒有學過小提琴,沒有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對一般人來說,人生真不用等自己所剩時間不多的時間才開始努力。

“我都28歲了,才開始學習是不是晚了。小提琴需要童子功。你工作了你沒有時間練習。花費的時間太多等等”這些都是我以前不去學習的理由。后來我換個視角,即使我不學習,時間也會過去。如果我從現在開始,到32歲的時候,我就拉了4年小提琴了,多么棒的一件事情。想想就很興奮。

每當我堅持不下去,不想學習的時候,我就想想小時候看的《聞香識女人》中,艾爾帕西諾的演講:Now I have come to crossroads in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it was too fuck hard.(現在我到了一個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一向知道哪條路是正確的,這毋庸置疑~我知道,可我沒走,為什么?因為作到這一點他太他媽難了。)

我會遇到困難,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問問自己:我堅持不下去是因為這件事情它是錯誤的,還是因為它是困難,我在逃避呢?越想越清醒,多半情況下,我會進行調整,重新堅持下去。

音樂真是世界上最美好、最令人感動事物之一。無論時間怎么變,希望我熱愛音樂的這顆心不會變。

練習小提琴,為什么要慢練?

新手在練習小提琴的時候,總是急躁,隨著熟練度的增加,節奏也會越來越快,老師經常會在三強調要“慢練”。很多表示疑問“為什么練小提琴要慢練?”。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解釋一下。

1、小提琴練習的時候慢些連,這樣你才能學的更快;

2、小提琴慢練1遍,勝過快練10遍;

3、小提琴能拉得慢也是一種能力,慢不下來說明控制力不夠;

4、小提琴本來拉不慢的曲子能慢下來,就是進步;

小提琴練習

5、流暢的慢勝過磕磕巴巴的快;

6、小提琴比原速慢一倍,才算慢練;

7、慢要慢得均勻、成比例地慢,不要時快時慢;

8、小提琴慢練不在遍數多,在于精神集中;

9、小提琴慢練是為了讓你的腦子和耳朵跟上手指;

10、小提琴慢練加唱,可以讓腦子保持在場。

11、小提琴慢練容易疲勞,可以采用局部慢練、分段慢練的方式來集中精神。

12、小提琴慢練時也要盡量有表情。

13、視奏新譜,手慢腦快、少斷少錯,提高小提琴慢練效率。

14、復習小提琴舊曲,慢多于快,防止“油”掉。

15、小提琴背譜慢速背,更加靠譜。

練小提琴就像洗衣服:衣服穿出去很漂亮,穿久了、臟了,就要回家洗,洗干凈了再穿出來,否則會越來越臟。慢練就相當于洗衣服時細細地檢查,看哪里臟,就搓一搓。希望大家每件衣服都能洗得干干凈凈、漂漂亮亮!也希望大家能把慢練練好,學琴有成。

關于鈴木小提琴教學法,你怎么看?

鈴木教學法是很多的老師所使用的教學參考,對于鈴木的教程,大家也是評論各異。很多的老師認為鈴木教學法對于初學者演奏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但也有人說這種方法并沒能真正教會學生們正確的小提琴技巧。
如果你正在考慮是否采用鈴木體系,最好先進行全面的了解和調查,看看這種教學法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再做決定。為了方便大家獲得足夠的信息、作出明智之選,下面列舉了鈴木教學法的6個法則以及它們各自的利弊。

小提琴教學法
1.鈴木教學法的結構
鈴木小提琴教程結合了小組課程和一對一課程,下面是這種課程結構的利弊。
好處:基于每周至少有兩節課,學生的演奏技巧會得到有效的鞏固和提高。不同類型的課程可以覆蓋不同類型的學生和學習方式。對于孩子們來說,小組課也是一個能從同伴處獲得激勵和挑戰的環境。
弊端:鈴木小提琴教程對于課程量的要求,其實大于傳統意義上的器樂小課。對于現在的忙碌家庭而言,這可能會造成不小的壓力。此外,鈴木教程進度對于缺課的包容度也比較低。
2.聽小提琴曲
鈴木體系建議學生們每天都要聽小提琴曲,尤其是他們自己正在練的曲子的音頻。而這個要求也有它相應的利弊。
好處:每天聽音樂,對于培養小提琴或是其他樂器的樂感而言,自然是很棒的方法。對于正在練的曲子,聽得越多越熟,自然學得越快越好。
弊端:保證學生每天聽音樂的時間,這個重任往往落在家長身上。它不僅對于忙碌的家庭是一種負擔,有些父母甚至會對于反反復復聽到某首曲子感到厭煩。
3.參加各類演出和獨奏音樂會
獨奏演出是鈴木教學法很重要的一環,但對于琴童家庭來說,也是有利有弊的。
好處:借準備一場獨奏演出的機會,可以定下明確的目標。學生們在完成一場演出后,常常能收獲成就感,鞏固自信心。鈴木體系中還包含的小組形式的表演,對于新手來說,也是一個更安心的演出環境。
弊端:有的孩子特別害羞,上臺演出可能會比較艱難。要讓他們能從容大方地走上舞臺,可能需要花更長時間在心理建設上。

小提琴練習
4.對「聽記」的強調
在鈴木教程中,初學者通過「聽記」的方式來學曲子,而識譜技能則要在幾年之后才被引入。
好處:這種方法便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聽感,即,可以自己判斷出一個音準不準。聽覺記憶的學習方式,將曲子深植在學生的腦海中。不擅長讀譜的學生,可以由背譜演奏的感受到音樂的自由。
弊端:由于鈴木教程前期并不強調識譜,有的學生可能會覺得有點難。等到他們學會正確識譜時,掌握的小提琴技巧已經遠遠高于他們視奏的水平。此時再回到基礎的訓練內容,可能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對于能力不夠、或是已經在演奏中養成了一些壞習慣的學生而言,負面效果可能更嚴重。
5.每日投入練習
好處:只要每天練習,哪怕只有 10 分鐘,任何一個器樂學習者都會有很顯著的進步。總之,每天練琴是提高水平的最佳方法。熟記這一點,便能從鈴木教學法的要求中獲益。
弊端:如家長們所知,愿意主動練琴的孩子并不多。因此,保證孩子每日練琴同樣是家長的重任——而這很可能成為一個負擔甚至產生家庭矛盾的緣由。
6.父母的參與
鈴木小提琴教學法要求父母的參與,包括參加孩子們所有的大課和小課、協助孩子在家練琴。
好處:年紀小的孩子學琴,尤其需要父母的高度參與。當孩子在家練琴時,這一點格外明了。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和幫助能夠更有效地鞏固課上所學的內容。
弊端:鈴木教學法對于父母投入的要求是可觀的。除了平時上課和練琴之外,父母還要額外花時間來親自學習這門樂器。學樂器不僅要投入耐心和時間,對于成人而言,新學一門樂器本就有更高的難度。
以上總結了鈴木教學法的好處和弊端,如果大家覺得有興趣,可以結合自身情況。總的來說,鈴木教學發是有其獨到的優勢的,在國際上也是非常主流的教學方法。

初學小提琴,學會持弓和運弓很重要

有很多的小提琴老師,很早就幫學生規劃好了如何去練習小提琴,如果你的老師規劃的學習方法適合你,就可以讓你迅速的入門,但是如果不是和你,就會對你產生一些誤導。初學小提琴一般從姿勢入手,先來說說右手的持弓姿勢。 再說持弓之前我想補充一點,小提琴弓毛應該擰得多緊:沒有確切標準,但是不能繃到最緊。

小提琴持弓

一個合適的位置是弓桿還不是全直而弓毛有一定張力,按壓弓毛恰好能按到弓桿。我提到這個問題是因為一個學弟借我的琴用了一周。他不但沒有在每次練完琴之后松弓子,而且把弓子擰到都快反向彎曲了。收到琴一打開,我真的可以算是暴怒了。再也沒睬過他。 右手持弓的關鍵就在于持弓自然。關于持弓有相當多的口訣,比如大拇指放哪小指放哪的。這里不細細描述,但是你要知道,這些口訣建立在最自然的持弓方法上,既不會讓弓子脫離控制,也不會使弓子過于僵硬。所以不能單純的照葫蘆畫瓢,為了讓各個指頭處在“正確”的位置上,拼命攥著弓子。
舉個栗子,小指放在旋鈕上,難道意味著小指得一直按在上面?我看過帕爾曼的一個視頻,人家拉嗨了直接兩個指頭拎著弓子,音色還是那么贊。自然的持弓第一不要求你費大力氣去抓弓子,第二要求你能控制得了弓子。持弓對音色影響太大了,如果你拼命抓著弓子,你的音色尤其是上下弓交替不可能連貫,第二是你永遠學不會自然跳弓。但是我在這拼命強調自然,不是意味著你可以為所欲為,姿勢要能控制的了弓子,不能讓弓子發虛,導致蹭弦。關于練習右手持弓,最好的方法就是拉空弦。不要覺得空弦無聊,這是解決殺雞最高效的方法,一天十五分鐘,堅持一年,會大有收獲的。(什么你問我什么是正確的持弓姿勢?第一去問老師,第二去百度,打起字來好累的而且文字描述很不直觀。這樣說是不是不太友善) 好了說到空弦練習除了右手持弓還有右手運弓。

如何運弓
另外,運弓要注意弓要走直,不要拉著拉著弓子就斜了(常常是由于下弓右手不自覺地偏向身體)。同時換弦的時候注意換的是你的運弓平面,不是你手腕或者小臂歪一下就夠了的,要用大臂帶動。 各種小技巧說出來都可以寫書了,具體的老師會說的,要是有特別不明白的地方可私信,這里不贅述了。 左手控制的是音準,小提琴最困難的就是音準。手機里下載一個調音軟件是必要的。初學小提琴會有把位貼,有利有弊,但是如果你老師給你用了把位貼,切記不要依賴把位貼。要試著自己聽音高,調音軟件也是一樣的道理,你可以看看自己的音準不準,但是不能用把位貼和軟件代替你的聽力。音階練習在小提琴里非常重要,必須保持音階練習。
一般來說,學小提琴都是音階,練習曲配套進行,期間穿插著一些協奏曲,奏鳴曲的練習。但要記住枯燥無味的音階練習曲才是基礎,好的老師會用絕大部分時間去教你練習音階練習曲,從低階到高階幫你選擇練習曲。其實一般克萊采爾練完就可以應付考十級了……
現在貌似流行光用考級課本,我覺得對于打基礎來說不見得多有效,只是可以速成證書罷了。我見過兩年九級沒法視奏春之歌的,簡直是笑話。不要因為練習曲無聊就光拉那些樂曲,練好練習曲是好音色和好技術的前提。 祝大家新年快樂~以后想到什么或者你們想知道什么我會來補充的~

給大家分享幾個手指靈活度的聯系方法

很多剛練習小提琴的朋友總是反應自己手指不靈活、張不開等問題,有的人手小、有的人手指短,但是這都不是問題,很多小朋友就能靈活地控制提琴,你一定也可以。今天小編提供幾個手指靈活度的練習方法,針對性解決指關節靈活度和顆粒度的問題,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1.活動指關節,給自己編一套手指操,讓手指關節大幅度的動起來。可以模仿彈琵琶的輪指、轉筆、養生手指操、敲桌子……

小提琴手指靈活度練習
2.抬指訓練:持琴,左手按標準手型放在指板上,盡可能只動指根關節,迅速抬起其中一根手指(保持自然彎曲),并向下叩擊(也有人認為是自然落下)。可以想象一段旋律,也可以只干巴巴的動指頭,要集中精力感受抬指瞬間的爆發力,應該沒幾分鐘手背就酸了。前幾天肯定會酸痛,堅持小半年會有明顯成效。看到音樂學院的朋友也在做,應該是正確的練法。做了個示例圖(抬無名指的示范有點過火)
其實右手的很多問題也和左手有關,但大家大多數都把關注點集中在右手,其實一旦建立起右手平穩的運弓感覺,剩下的就是左手指根發力按弦,右手配合,關鍵是要找到指根重量自然落到指板的感覺,如果完全放松的話,你會感覺到落在指板的瞬間會伴隨一個輕微的揉弦動作,這是自然的動作,不會造成左手指尖的壓力和手腕甚至手臂以及肩部的緊張。
之所以叫“抬指”,沒像業內人士那樣叫“打指”,因為我覺得,這個練習主要強調在抬指一瞬間指根的發力,應該讓手指干脆利落的抬到最大程度,并且起落都要像跳poping那樣急停;落指就像蒼蠅“啪”落在玻璃上一樣,撤去一些力,但絕不是瞬間放松。
“打”是緩抬、爆發向下、瞬間放松撤力。照這樣練只會讓夾琴變得更困難。
不夾琴的練法:手做打字狀自然放到桌子上,手腕懸空(和演奏時一樣保持整個手臂的平滑,不要凹凸),單根手指保持彎曲放松,指根發力高抬,叩落(不是打字那樣,建議先在老師指導下確定正確的抬指姿勢,確定相關聯的肌肉群之后再自行加練)。
3.讓手指操成為習慣,不要過分去關注每天的進步,隔段時間會有成效。我有十一個月幾乎沒碰過小提琴,但昨晚拿起琴,帕格尼尼的《鐘》前三頁原速一遍過,從來沒有過的情況誒!這也許和最近半年每晚彈兩三小時鋼琴有關。

學好小提琴先掌握這四種練習方法

大家剛開始學一首曲子的時候,都會有些疑難雜點。而這時候我們會通過慢練快練分開一段段的練,合起來連貫的練等等,能夠達到最好演繹曲子的方式方法。
可能不少人會問,我該如何很好的用這種‘練’的方式解決我對這首曲子的疑點難點呢?今天詳細給大家說一下,每一種‘練’有什么效果?也可以讓大家知道平常為什么要分開練慢練,才能夠最終有理想的演繹結果。
《學好小提琴先掌握這四種練習方法》
慢練
慢練是檢查毛病、改正毛病的好途徑。慢速練習就像一面鏡子,使你用批評的眼光審視自己的癥結所在,找出技巧方法和樂曲的難點,便于糾正和克服,如音程大跳、雙音練習等技巧,采用慢練利于逐步掌握和穩固。
慢練是提高速度的前提。當你要提高速度進行演奏時,心理上、方法上、技術上掌握不牢的問題都將出現,比如:音位的準確,手指獨立性,雙手配合以及音樂的流動性,等等。
當然,慢練不是目的,它是讓你有充分的時間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讓你的雙手做好充分的準備,去完成技術上的要求。慢練時,手指不能懈怠而漫不經心,要果斷而快速的運動,以訓練肌肉快速動作的控制力,使每個音保持穩定性及充滿活力,為快速訓練的均勻和流暢打好基礎。
快練
快速練習是訓練心理控制力、手指反映力、敏銳感應及良好彈性的好方法,沒有快速的訓練,練琴的程度難以提高。有一定難度的技巧訓練和器樂作品都有一定的速度作保證。快速訓練可以使音樂的連貫性、流暢感、節奏律動、氣勢和張力都走向一個新的高度。
分練
一首練習曲或樂曲,剛剛開始練習時,多采用分練的辦法:分樂句練,分音組聯,分樂段練,也可以分技巧練,分單手練(著重于左手或者著重于右手)。分練著眼的是具體問題,具體技法,特殊音或者特殊句,是解決難點和重點的好辦法。
合練
分練過后,可以進入合練。合練強調的是音樂的完整性,樂句的通暢,旋律的起伏,段落的層次,音樂結構安排以及情緒變化的線條和整體氣勢。合練時往往會暴露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如音與音只見的銜接過渡,段落間速度的轉換,雙手配合不夠緊密等,解決這些問題,仍然要采用分別練習來逐個擊破,所以,分練與合練往往是穿插進行的。

練習小提琴揉弦要注意的問題

小提琴揉弦技巧一直是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探討的問題之一,目前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揉弦主要依靠手指發力來完成:第二種觀點是揉弦主要通過手腕的扛動來發力:第三種觀點是揉弦主耍依靠手科產生的動力來完成。比較一致的觀點是:如何運用好揉弦技巧,應該根據演奏者本身的技術水平、習慣及作品的需要來決定;揉弦的動力可以來自很多因素,多種揉弦方法可以綜合運用。到目前為止,揉弦的技巧可以概括為手指揉弦、手腕揉弦、手臂揉弦及混合揉弦等四種類型。
1、手指揉弦
手指揉弦的動力主要是靠手指。其過程是通過手指關節的擺動來帶動手掌進行輕微的運動,同時還要隨符手指的動作變化。靈活地調整自身狀態,手指揉弦如果和其它揉弦方式比較,因其運動幅度很小,更加難以掌握。所以,演奏者在平時的音樂作品演奏中較少運用。

小提琴揉弦
小提琴揉弦

2、手腕揉弦
手腕揉弦是在揉弦時,手腕帶動手指來回擺動而手臂不動,并不是單靠手腕在琴弦上完成揉弦任務。手腕揉弦的過程是:當手腕向琴頭方向擺動時,手指伸展,拉平手指第一關節:而當手腕再向起始方向擺動時,要恢復手指原來的姿勢,夸曲手指第一關節。比較而言,此種揉弦應是最易掌握的,也是學習者首次接觸的揉弦方式,使用非常廣泛。
3、手肴揉弦
手臂揉弦與手碗揉弦具有相同的基本原則,但也存在著差別。存在的差別是:這種揉弦動作的發力點是手鑄而不是手腕,手指的運動仍然處于被動的地位。此種揉弦方式要求手指必須非常穩固地按住琴弦并一直保持按弦的狀態,同時還要保持足夠的靈活性,必須保證手指與手臂的動作相吻合。手臂揉弦的過程是:當手竹運動到琴頭方向時,手折應伸展開、而當手有向相反方向運動時,手指就要再次有曲。手臂揉弦應該是幾種揉弦方式中幅度最大,緊張度也最高,難度介于手指揉弦與了腕揉弦之間的一種揉弦方式。

小提琴技巧
小提琴技巧

4、混合揉弦
棍合揉弦是指在演奏中將以上三種揉弦方式交替使用的一種方式。手指揉弦、手腕揉弦、手喲揉弦下種不同的揉弦方法表現了不同的色彩效洪,如將它們彼此結合起來使用,就會進一步豐富音樂的表現力,也就自然出現了第四種揉弦方式,即混合揉弦。混合揉弦綜合了手指揉弦、手腕揉弦、手件揉弦三種揉弦方式的特征,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形態。倪合揉弦是為了順應音樂表現的更多需要而產生的揉弦方式,所以沒有絕對的規則要求。混合揉弦運用時可以同時結合手指、手碗和手鶴的動作,也可以依據需要,交替運用各種不同的揉弦方式。滋合揉弦在使用上,更為復雜、更具靈活性。
實踐中,演奏者在演奏中不可能單獨使用一種揉弦方式,而是多種揉弦方式綜合的運用。當演奏者揉弦時處于的演奏狀態,那么,處于運動主體的手指的顫動必定要帶動手腕和手臂等其它部位肌肉的運動而相互產生作用。一般來說,以上任何一種揉弦方式都包含扮速度、輻度以及緊張度的多種變化。即速度都可快可慢,幅度都可大可小,揉弦方式的緊張度都可強可弱。但是.每一種揉弦方式又都受自身因素的限制,又存在著趁別。
相比較而言,以上揉弦方式中,手指揉弦幅度最小而速度最快:而手稗揉弦緊張度最強而速度最慢:手腕揉弦的幅度和速度是介于手指揉弦和手臂揉弦之間。但是,多數情況下,這此特點的顯現并不是絕對的,存在待一定的偏差。比如我們經常會需要速度放慢的手指揉弦或速度很快的手臂揉弦。所以,演奏者必須能隨意控制侮一種揉弦方式的速度、幅度以及緊張度的能力,即具有任愈加快、放慢和停止揉弦的能力,了,變換動作大小的能力,有轉換手指在琴弦上壓力的能力。
總之,演奏者在揉弦時,各種揉弦方式應緊密結合和不斷變化。只有把揉弦的方式、方法運用到具體的情景之中,并且為表現的內容服務,那樣,音樂才真正共有生命力,才能實現其價值。